
網絡配圖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半畝方塘工作室專程約請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對其進行了專訪。劉玉珠就過去一年文物保護和利用的情況,以及未來的工作方向,進行了系統、深入的闡述。
劉玉珠告知半畝方塘工作室,全國已有23個省(區、市)召開了全省(區、市)文物工作會議、出臺了加強文物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其余8個省(區、市)也表示正在積極籌備,本月底出臺政策文件;有12個省份、市縣將文物工作納入績效考核體系。劉玉珠介紹,“2016年,國家文物局加大文物執法督察力度,開展長城保護專項執法督察,啟動文物法人違法案件專項整治行動,并公開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件,引起社會強烈反響。與此同時,針對重大文物安全案件,約談了一些地方政府的負責人,取得了良好效果。”
堅持保護為主、保用結合。文物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物工作要為培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對此,劉玉珠強調,“今后文物部門將進一步擴大文物資源向全社會開放,增強廣大公眾接觸文物資源的便利性,在摸清文物家底的基礎上,采取有力措施讓文物活起來、用起來。著力完善全國館藏資源共享機制,提高展陳水平,鼓勵全國各級博物館打破地域、級別、屬性限制,擴大聯展巡展借展,提高博物館館藏文物展示利用率,讓更多深藏在庫房里的文物走進展廳,與廣大觀眾見面。”
在利用互聯網平臺豐富文化供給、促進文化消費方面,劉玉珠介紹,“目前很多互聯網企業都對《‘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表達出濃厚興趣。今后,國家文物局將進一步創新思路,研究制定文物領域進一步激發社會投資活力的配套措施,積極探索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的方法和路徑。”
劉玉珠坦承,《指導意見》實施一年來,總體情況良好,但落實落地任重道遠,尤其是提出的一些制度性舉措,比如建立文物保護補償制度、完善鼓勵社會參與文物保護政策措施等,還需要實實在在花大力氣、下硬功夫去推動落實。(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半畝方塘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