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貂蟬:耳墜創新設計師
相傳,在三國時期,董卓專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因有蓋世高手呂布的保護,大臣們都敢怒不敢言,正直的王允也為此事憂心不已。貂蟬把這些都看在眼里,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育之恩,她自告奮勇要協助王允解憂。后來王允想到了用美人陰計,計劃把她分別獻給董卓和呂布,從中挑撥離間,進而兩相傾軋。貂蟬自知有閉月之容,亦深知時人講究“耳大如輪,眼大有神”,耳垂小意味著沒福氣,自己又恰好有這一缺陷。
在當時,婦女戴的大多是耳環,為了能有更大的把握,她想到一個解決方法——找首飾匠為她訂做一對沉甸甸的耳墜。戴了一段時間,這對耳墜不僅使其耳垂變大,還為她添了不少姿色。后來,計劃順利進行,董卓和呂布也如料想中的那樣斗得你死我活,最后,呂布把董卓干掉。從此,戴耳墜的風俗就在民間形成了。
7.謝靈運:謝公屐產品發明人
木屐在古代各個時期都有蹤影,但在魏晉南北朝,最為流行。當時,它不僅用于出行,還用于家居。關于木屐的記載,《世說新語·忿捐》有這么一句:“雞子于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木屐齒碾之。”說的就是急躁的晉人王述用木屐碾“雞蛋堅強”的故事,今日用諾基亞砸核桃跟這古人的機智行為是否有異曲同工之妙?
木屐之所以在南北朝流行可能跟當時的自然環境有關。一是氣候炎熱,二是多雨,道路上有很多荊棘,且雨后會泥濘不堪,穿皮革或絲帛鞋行軍與出游都不方便,取而代之的,便是木屐。當時最有名的木屐是南朝著名詩人兼旅行玩家謝靈運發明的旅游鞋——謝公屐,它的鞋面跟我們平常穿的鞋差不多,鞋底則是兩道可隨意拆卸、安裝的屐齒,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卸后齒,具有舒適、省力、防濕、防滑等優點和功能,這款鞋子的獨特與過人之處就在于此。這款鞋子一經推出就深受寄情山水的瀟灑人士歡迎。
8.楊玉環:石榴裙推手
石榴原產于波斯,到了漢代,這種進口水果才傳入中原。古人認為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有多子多福的含義,所以在婚嫁之時,人們會以石榴相贈。到了唐朝,石榴裙倍受女子青睞,這種裙子色取石榴花之紅,上配深色短小襦衣,裙腰高束,上短下長,穿起來就像一朵鮮艷的石榴花,風姿楚楚,艷麗動人。
除了石榴裙,唐代還有許多精美別致的裙子,如間裙、百鳥裙、花籠裙、百褶裙等等,但像石榴裙一樣能為后人熟知的并不多,石榴裙的出名得歸功于楊玉環。楊玉環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相傳其喜歡石榴,唐明皇就為她在宮中種了許多石榴樹。唐明皇鐘愛看她的醉態,所以常把她灌醉,后又親手剝可解酒的石榴喂她。他們在公眾視野里秀恩愛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朝中臣子都看不下去,日漸生怨,楊玉環也為此感到不爽。
有一天,唐明皇跟群臣一起開宴會,楊玉環在宴上故意弄斷一條弦,唐明皇問起原因,她表示臣子老是側目視之,不向她行禮,對她不恭敬,所以司曲之神為她鳴不平。唐明皇深信不疑,并下懿旨規定每個人見到貴妃都要行跪拜禮。皆因楊玉環平日喜歡穿繡有石榴的裙子,“拜倒在石榴裙下”就流傳開來了。楊玉環雖不是石榴裙的設計者,卻能使其火到至今。
9.武則天:鈴鐺裙個性化定制者
武則天年輕時體態豐盈,中年如佛,當上國家一把手時已年過花甲,這時候的她“不可抗拒”地發福了。雖然出門有專車接送,但偶爾還是得親自下地走走的。行走時,皆因她的大象腿,綢緞褲子時常摩擦出“哧哧”的聲音,她為此也很是苦惱。
有一天,她到興慶宮散心,風兒吹過樓閣上的鈴鐺,鈴鐺發出悅耳的聲音。這一聲音點燃了她設計的火花,她讓宮女給裙子綴上小鈴鐺,這樣在掩蓋住“哧哧”的聲音之余,還能聽到叮當作響的愉悅之音。她給這種裙子命名為鈴鐺裙,之后這種裙子從宮中傳到了民間。
10.蘇東坡:東坡巾產品代言人
《東坡居士集》有一句:“父老爭看烏角巾”,這里的“烏角巾”也就是東坡巾了。這種巾“制有四墻,墻外有重墻,比內墻稍窄小。前后左右各以角相向,戴之則有角,介在兩眉間。”總結起來,烏角巾有三個特點,分別為:內膽為桶、外檐比內桶短、桶為高桶。
不難看出,這種巾雖以巾為名,卻已是帽之型。蘇東坡在當時的名氣和影響力都很大(相當于今日的大V),擁有一大籮筐十分敬愛他的鐵桿粉。東坡巾的風靡,并不是因為戴起來有多酷有多帥,而是由于蘇東坡喜歡戴這款帽子,粉絲們愛坡及巾,即由蘇東坡自有的文人雅士品牌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引領,再加上粉絲效應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