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似乎總給人一種悲涼、寂寥的感覺,然而秋天不僅有高爽的秋空和豐實的蘊涵,它在古代還被視為寶藏季節。
古代的秋天有諸多美麗的別稱,如農歷七月稱為首秋、孟秋、初秋、早秋、新秋、上秋,八月稱為正秋、仲秋、中秋、桂秋,九月稱為晚秋、季秋、涼秋、暮秋。
古代文豪偏愛秋天
古代愛好風雅的文人墨客,秋游賞景談天說地,把生活過得像詩一樣,每逢此等美景都情不自禁,揮毫潑墨直抒胸臆。
關于秋天的詩詞文句不勝枚舉,自古以來,人們喜愛秋天,贊美秋天,是因為秋天景色宜人,秋風,秋月,秋江,秋夜,秋樹,處處皆可入詩。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獫h武帝劉徹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拼娙送蹙S
秋野明,秋風白,塘水漻漻蟲嘖嘖。——唐代李賀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拍痢渡叫小?/span>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醪峨蹰w序》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
古代秋天有哪些活動?
秋季詩歌雖多,但古人們并不是時時在家中創作的,他們門參加一些秋季特有的活動,那么古代的秋天都有哪些活動呢?
迎秋
《禮記·月令》記載:“天子乃齊。立秋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還反,賞軍帥武人于朝?!笨梢娫谙惹貢r期,官方就已經開始設立“立秋”慶祝儀式了,而后世代沿襲,流程也都差不多。
唐宋開始,迎秋儀式出現變革,由官方的獨樂樂到民間齊迎的眾樂樂。民間的迎秋儀式就類似于現在的集市。
南宋文學家周密《武林舊事》卷三謂:“立秋日,都人(杭州市民)戴揪葉,飲秋水、赤小豆。”立秋那天,滿街都有賣揪樹葉子的,“婦女兒童輩,皆剪成花樣戴之”;“迎秋搭臺,經貿唱戲”熱熱鬧鬧,迎秋氛圍相當濃厚。
登高
作為普及率較高的秋游活動,登高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文人們逢秋必登高,登高必飲酒,飲酒必賦詩。
《燕京歲時記》有載昔日勝景:“提壺攜磕,出郭登高……賦詩飲酒,烤肉分糕,洵一時之快事也。”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最有名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也寫過題為《登高》的名作。
食蟹
唐代大詩人李白,不僅喜歡飲酒,也愛食蟹。他的《目下獨酌》之四結尾寫道:“蟹鰲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
宋朝大詩人蘇軾,大家忙著出行遠游,他潛心研究補秋膘養生滋補之道。平生嗜蟹,不僅有文章贊美,更有詩歌稱頌,“左手持蟹螯,舉觴矚云漢。天生此神物,為我洗憂患”,甚至還提出過“但愿有蟹無監州”的想法。
賞菊
古人賞菊、簪菊、種菊,甚至食菊。早在戰國時代,屈原的《離騷》就寫到:“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span>
唐代元稹在《菊花》中如此描述:“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菊叢盈院,籬邊清幽,把斜日輕撫的秋光品賞得多么甜蜜。
蘇軾有詩“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钡莱隽斯湃藧矍锏睦碛伞V挥性谶@個季節,山川能得到自然最豐富的色彩禮物,人們能得到大地最慷慨的物質饋贈。
此時,天高氣爽,山水澄明,蔬肥果熟,身心俱愜。無論是登高遠眺,采摘黃花,還是結伴入林,煮酒賞紅葉,無一不是風雅事。
當然了,除了賞花,古人也賞鳥。劉禹錫就有這么寫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宵?!?,簡單的內容,卻寫出了無盡的樂趣。
秋闈
秋闈,是對科舉制度中鄉試的借代性叫法。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地點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駐地??计谠谇锛景嗽拢视址Q秋闈。
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桂榜。中試者稱為“舉人”,其中第一名“解元”,第二名“亞元”,第三、四、五名為“經魁”。凡中試者均可參加次年在京師舉行的會試。
圍獵
清代皇帝每年秋天到木蘭圍場巡視習武,行圍狩獵。這是清代帝王演練騎射的一種方式。所謂“木蘭”,本系滿語,漢語之意為“哨鹿”,亦即捕鹿。
由于一般情況下是在每年的七、八月間進行,故又稱“秋狝”(古代指秋天打獵為狝,春天打獵為蒐,夏天打獵為苗,冬天打獵為狩)。
通過行圍活動,不僅可以使八旗官兵既習騎射,又習勞苦,用以保持八旗官兵傳統的驍勇善戰和醇樸刻苦的本色,抵御驕奢頹廢等惡習的侵蝕,做到安不忘危、常備不懈。
同時,皇帝可以借每年的木蘭行圍,在那里定期接見蒙古各部的王公貴族,以便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滿蒙關系,加強對漠南、漠北、漠西蒙古三大部的管理,這對于北方邊防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秋后問斬
古代還有一件在秋天做的事情,那就是“秋后問斬”,這里的“秋后”就是指秋分以后。
西漢中期儒學大師董仲舒繼承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總結了一套“天人感應”的學說,天有四時,王有四政,慶、賞、罰、刑,和春夏秋冬相照應,天意是:任德不認刑,先德而后刑,所以應當春夏封賞,秋冬行刑。
漢代時期的法律也有規定,所有的刑殺都要在秋冬季節進行,到了春季就立刻停止,西漢時期規定的時間,是在農歷九、十、十一、十二月,到了唐代后期死刑的時間修改為十、十一、十二月,這一規定一直延續到清末。
古人對秋分這個節氣是非常敬畏的,秋分最神奇的是和春分一樣,晝夜平分,但相反的是秋分過后白天越來越短,所以就逐漸形成了秋分祭月,秋后問斬,秋分占候,早起早臥的說法。
春季和夏季是萬物生長滋育的季節,人類的一切行為舉止要遵從上天的授意,那么秋冬季節是肅殺蟄藏的季節,這是宇宙萬物的秩序和法則不能違背,人間的刑賞處罰要順其天意不能更改。
如果逆天而行必然會引起天怒,來年之后萬物皆枯,所以即便是皇帝本人,也不敢貿然更改死刑犯的處決時間。秋后問斬這一說法,無論是在古書上或是影視劇中都有記載。
落葉之秋,微風徐來,愿所有美好不期而至。你還知道哪些古代人秋天的活動,可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