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為外賣是現代人的專利,那可就錯了,早在唐朝以前就已經有外賣的雛形,到了宋代下館子、叫外賣更是家常便飯。
一幅《清明上河圖》留下了北宋汴京的繁華印記,一本《東京夢華錄》更是記錄了京城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我們就從外賣這件小事看看宋朝人的市井生活,是怎樣的鮮活有趣吧。
1、誰喜歡叫外賣?
宋代達官貴人和普通老百姓都特別愛下館子和叫外賣?!稏|京夢華錄》記載:“市井經濟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
對于外賣還有專有名詞叫做“索喚”,人們“饑則隔窗索喚”,連樓都不用下,用竹籃吊錢買飯,簡直就是大學生理想中的生活(我上大學的時候就非常想把籃子吊到樓下拿外賣)。
宋朝皇帝也愛叫外賣?!端问贰酚涊d,一次宋太祖趙匡胤想要宴請百官,但由于臨時起意,御膳房來不及準備,就派人到市集上帶回了外賣。
南宋孝宗趙昚(shèn)更是外賣的忠實用戶。一次元宵觀燈后,他深夜饞蟲作祟,下單了宵夜——“南瓦張家圓子”和“李婆婆魚羹”,吃得盡興還打賞了外賣小哥雙倍小費“直一貫者,犒之二貫”。
趙昚孝敬他爹——時任太上皇趙構的也是民間酒樓的外賣,給他點了“李婆雜菜羹”“賀四酪面”“臧三豬胰胡餅”。趙構吃完贊不絕口:“此皆京師舊人”,遷都臨安的他還是懷念汴京的老味道。
《清明上河圖》
2、外賣可以點到哪些吃的?
當時酒樓的菜肴和夜市供應的小吃、甜品、涼菜等各類美食,大部分都提供“外賣”服務,可謂琳瑯滿目。
《東京夢華錄》中記錄的菜品種類多達數百種,大酒樓可以提供包括“百味羹、頭羹、新法鵪子羹等各類羹湯,以及旋索粉玉棋子、群仙羹、假河鲀、白渫虀(jī)、貨鱖魚、假元魚、決明兜子、決明湯虀……荔枝腰子、蔥潑兔、假野狐、金絲肚羹、石肚羹、假炙獐、煎鵪子、生炒肺、炒蛤蜊、炒蟹、渫蟹、洗手蟹”之類的各種菜肴。
更令人羨慕的是,可以根據顧客的喜好進行客制化服務,冷了熱了咸了淡了都可以提要求,真把顧客當成上帝。比只配吃預制菜的現代人可幸福多了。
3、誰負責送外賣?
京城的大戶人家、官宦之家,一般是叫家里的仆人去訂餐取餐。如果一時找不到跑腿的仆人,也有辦法叫餐。
《清明上河圖》中出現了一位“小哥”,只見他左手托著倆個食盤,右手拿著筷子,正給客人送外賣。
《清明上河圖》中的閑漢
宋朝時的外賣員被稱為“閑漢”,這個閑漢可不閑,他們一般等在酒樓附近,不僅負責取餐送餐,還兼做代買、跑腿等業務,堪稱古代版“閃送”。
宋代詩人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記錄了一次叫外賣的經歷。一天,他在茶館歇腳突然感覺饑腸轆轆,于是喊來一名“閑漢”幫忙,這名“外賣小哥”很快就將熱騰騰的羊肉湯和酥脆的烙餅從幾條街遠的地方送到他面前。陸游喝著茶吃著外賣,享受了一頓美味的午餐。
試想如果穿越回宋朝送外賣可真不容易,全靠雙腿跑遍街巷,還得記住客人的點單、喜好、地址。如果穿越回去,以我這種記了就忘的腦子,肯定能送錯賠錢。
食盒
4、用什么送外賣?
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宋朝人使用的外賣餐盒相當科學,它跟現代的一次性餐盒可不一樣,是需要回收的。
當時使用的主要是用一種叫做溫盤的保溫餐盒,這種盤子由中空的上下兩層瓷盤組成,中空的夾層剛好可以注熱水保溫。
木制食盒內分多層,不同菜肴隔開放置,防止串味,可以說相當講究了??梢员WC食物熱騰騰的送到顧客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