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住多大的房子合適?古人注意到,這應當重點考慮有多少人住在這個屋子里。“屋大人少切莫住”,是古人對住房人口多少和屋子大小關系的經驗總結。臥室大小更受重視。
古人的解釋,一般是根據陰陽平衡的原理來看待的。對一個屋子而言,空間為陰,人口為陽,人宅匹配的最佳狀態是人和人的活動的這一方面,要和屋子空間這個陰的方面,兩方面要匹配適度。屋子并不是越大越好。
屋大人少,陰氣重,陽氣弱,住在這樣屋子里的人就容易患上陽虛陰盛方面的疾病,發生陰勝陽一類的問題。如果屋小人多,則陽亢陰虛,陽氣過盛,住在屋子里的人沒有安靜、寬松的空間,就容易得陽亢陰虛方面的疾病,發生陽勝陰方面的問題。
在人宅匹配的最佳狀態里,既要讓人有充分的空間活動,展開吃喝拉撒的各種設施的排布,又要不能感到空曠寂寞,死氣沉沉。臥室也是如此。
古人對陰氣重、陽氣弱,還有更多玄虛和神秘的解釋。比如,貴為皇帝,對臣下而言屬陽,臣下則屬陰,陰勝陽,就可能意味著臣下對皇帝有威脅,搞不好,位子難保,江山不穩。這還了得?作為皇帝,這是最要命的問題,所以在設置屋子時,不僅要注意生理心理安全,更要注意政治安全。陰氣偏勝,陰勝陽,當然是必須避免的。
從生活經驗來看,古人的這種解釋在有優化生活感受方面,還是很有道理的。從整個屋子看,人需要的空間之中,最好是有個人適度的私密空間,人和人的活動要有合理的距離感。屋小人多,人人處于互相密切接觸的狀態,時時處處要小心,要注意互相容讓,精神就比較緊張、局促,經常處于緊張狀態,當然容易發生心血管和精神方面的問題。
但是人少屋大,也對人不利。人天生對黑暗和空虛有一種恐懼感,過于清凈空曠也不合適人的精神健康。屋子大,到處是寂靜,人感到不能控制的空間就多,容易感到恐慌和害怕,常常感受到空間對人的壓抑,人久住其中,也容易感到寂寞和疑神疑鬼,慢慢就可能影響到人的健康。
臥室是人對空間大小最敏感的地方之一。人在臥室里度過生活中相當大比例的時間。人在床上度過人生中的三分之一時間,你想想臥室有多重要。
所以,臥室的大小更要注意大小合度。過去,人住得很局促,房子不夠住是大多數老百姓的面對困難,有臥室也大不到哪里去,這種說法不大有意義。但是對于大富大貴之人這問題就突出了。如果腦子不拐彎兒,屋主人自然認為房子要和自己的財富地位相匹配,當然是房子越大越好,但經驗告訴人們,即使是貴為皇帝,也要注意人宅匹配的問題。
在故宮、頤和園里,能看到多個皇帝的臥室或者書房,面積都不大。其實,面積到底要多大合適,和生活方式、季節氣溫、個人偏好都有一定的關系。
臥室里感到最合適的大小,應當是人對空間有一種親和感、包容感、適度的寬松感。你看到的地方,心理上應當處于可以感知和把握的距離之內。人是在子宮里初生養育的,睡在屋子里,大概我們還是懷念在子宮里的安全舒適的日子,所以,包圍感很有必要保留。
過大的屋子就沒有了這種包圍感。心理方面如此,在生活便利上也有必要衡量臥室的大小。比如,現在城市生活,過小當然不好,局促不安,不夠舒展,起立坐臥磕磕碰碰,過大則不易打理,特別是冬天取暖,夏天制冷,就不如小一些的臥室來得方便。
屋子大小合度,這個規律和經驗,對過去皇帝適用,對于現代人,對于普通百姓,仍然是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