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淅川出土文物“云紋銅禁”亮相央視《國家寶藏》!
云紋銅禁,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淅川下寺2號楚墓,所處時代為春秋時期,它是64件永遠不能出國展覽的文物。禁,為承置酒器的案具,古人嗜酒,周朝發禁酒令《酒誥》,置酒的案具被印上禁酒的烙印,名曰“酒禁”,云紋銅禁為楚國公子子庚陪葬,長過1米,霸氣十足,周身祥云,似夢似幻,世間少有,僅存三件。
云紋銅禁,被業內專家點評為:莊嚴瑰麗,造型奇妙,鑄藝巧奪天工,霸氣自然天成。更難得的是它的鑄造工藝,它的出土,將中國失蠟法鑄造工藝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100年。
云紋銅禁整體用失蠟法鑄就。文獻所見中國最早用失蠟法工藝的時間,在唐代初年——《唐會要》說,高祖武德年間鑄造開元通寶,用的就是失蠟法。因失蠟法文獻所見較晚,學界一般認為中國失蠟法工藝源自印度。云紋銅禁的出土,將中國失蠟法鑄造工藝的歷史向前推進1100年——此禁鑄造年代,不晚于公元前552年。墓主子庚是年而卒,由此,學界認為失蠟法鑄造工藝至少在2500多年前的中國,就已相當成熟。它不是舶來品,是中國固有的三大傳統鑄造技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