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國家文物局獲悉,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安保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深刻汲取明十三陵思陵石刻文物被盜案、清東陵景妃園寢被盜案和昭西陵石刻文物被盜案的教訓,舉一反三,強化主體責任,排除安全隱患,堵住監管漏洞,遏制文物犯罪,嚴肅責任追究,按照國務院部署,國家文物局決定于4月至9月開展為期半年的全國文物安全狀況大排查行動。
據悉,全國文物安全狀況大排查行動排查范圍和重點為各級各類文物單位存在的安全隱患和管理漏洞,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履行文物安全保護主體責任情況,地方文物部門文物保護監督和制度建設情況、安全執法隊伍建設情況,文物安全應急預案及事故處置,文物安全防護設施設備情況。

國家文物局要求,各省級文物行政部門要按照《全國文物安全狀況大排查行動實施方案》和調查排查表,統一部署組織本行政區域內各級文物行政部門、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及文物收藏單位對文物安全狀況開展排查摸底。各地各單位要認真研究梳理在排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和薄弱環節,列出整改措施和責任清單,立行立改;對不能立即整改到位的突出問題,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確責任主體和時限要求,掛牌跟蹤督辦。各地要及時組織對整改情況進行檢查、驗收,確保整改落實到位,對落實不力、整改不到位的要嚴肅追究責任。
國家文物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各地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將全國文物安全狀況大排查行動作為當前首要任務,進一步推動黨委、政府落實文物安全主體責任,堅持問題導向,以查促改,嚴格整改,務求實效,切實解決“管理單位隱瞞不報,主管部門毫不知情”“責任不落實、監管不嚴”等文物安保突出問題,全面提升文物安全工作能力和防范水平,確保文物安全,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又訊國家文物局4月28日通報2016年度文物行政執法與安全監管工作基本情況,數據顯示,國家文物局去年全年接報安全案件(事故)137起,比2015年減少6起,但文物安全形勢依然嚴峻,防火、防盜仍是兩項重要的長期任務。
在文物執法工作方面,2016年,國家文物局督辦案件線索112件,轉辦案件線索79件,合計191件,總體數量較2015年增加34.5%。法人違法案件多發,案件上報不夠及時,長城監管有待加強,行政執法任務依然艱巨。
國家文物局表示,2017年,將深刻汲取十三陵、清東陵被盜案件的教訓,增強文物安全憂患意識、責任意識,針對當前面臨的文物安全形勢和特點,開拓思路、創新方法,全面提高文物安全監管與執法督察能力和水平,切實把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管理好、守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