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當然,也包括博物館的展覽方式,交流方式。VR技術的運用是博物館近幾年來的發展趨勢,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在博物館里面,讓大家都有機會游覽世界各地最著名的博物館,借助虛擬現實,觀眾也許可以在安靜的私人空間里,靜靜享受文化的熏陶。
現象
1、博物館中看考古現場
榮膺第十四屆(2016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精品獎的“王后母親女將——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掘四十周年特展”中運用VR技術還原展示婦好墓考古現場及其原貌。只要佩戴VR眼鏡,就可以360度全方位體驗婦好墓的不同發掘層。給觀眾在觀感上有新鮮體驗,也離“考古現場”更近一步,讓普通的展覽變得有趣很多。

2、學校中看博物館
據相關報道,2017年某VR品牌開展的“VR博物館”進校園活動已在94所小學落地,開展8場VR啟動儀式,2場發布會,覆蓋用戶達到220萬人。通過VR眼鏡,結合內容以文字、圖片、錄音解說、立體flash、虛擬漫游、高空俯瞰等多種方式,360°全景展示多家博物館的權威信息和獨家藏品知識,豐富學生們的感官體驗,讓更多的貧困地區中小學生足不出戶即可身臨其境游覽博物館。

3、觀眾與展品互動
據相關報道,1936年的CN6400蒸汽機車是加拿大科技館中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館方把VR設備引入展覽。觀眾戴上一臺設備,然后開始在4D環境中駕駛火車,再加上超棒的環繞聲效,空氣炮向他們的臉上噴射蒸汽,與此同時地板在他們腳下震動。對參觀者來說,這是非常好的參觀體驗。

優勢
博物館的展覽展示方法,從最傳統的靜態展示,到數字多媒體的人機互動,再到VR技術的應用,一步步的增加展覽的趣味性及與觀眾的互動性。
1、身臨其境
相比于其他技術的應用,VR技術帶給觀眾最明顯的感受的就是“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無論是自然博物館中的“自然場景”,還是歷史博物館中的“墓葬還原”、“建筑還原”,亦或是科技館中的“天體運動”,均是有所依據的。但是普通觀眾一般難以真正的接觸到。VR技術則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2、資源共享
當前我國博物館雖然已有近5000余座,但是相比于巨大的人口總量,數量還是比較少的。加之博物館的地域分布并不平均,邊遠地區或距離博物館較遠的觀眾很難有機會到博物館參觀。利用VR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資源共享,緩解博物館資源緊張的問題。
3、深度解讀
VR技術不僅僅限于場景的復原,在對展品的解讀以及講解上,也有突出的優勢。或以虛擬漫游的形式,將展品信息全面高效的傳遞給觀眾。或以虛擬講解的方式,實現博物館、專家以及觀眾之間的溝通交流。

4、提升品質
作為典藏文化,尤其是歷史文化為主的博物館,給時下青少年的印象多數是“老套”、“帶板”,和潮流格格不入。VR技術的在博物館的應用,可以體現博物館文化創意的“腦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博物館的檔次與格調,吸引青少年的到訪。
未來
雖然當下VR引起了媒體和博物館從業人員的關注,但現階段的VR技術,也只可視為博物館參觀中的一項輔助。實現一個完整的VR系統,不僅僅需要一種具有“置身其中”的沉浸感、一種不同于二維屏幕的觀看手段,更需要一種能夠讓觀眾沉浸其中的交互方式,以及與之相配合的數字內容,如展品背后的歷史故事等。
總而言之,VR和博物館完全可能演繹出一段精彩的未來。虛擬的世界固然精彩,然而決定博物館未來的,仍然是藏品和它所代表的人類成就。作為參觀博物館有效的補充模式,VR要走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