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古建筑文化之所以能夠保存延續下來,不僅經過了歷史長河中時代變遷的考驗,也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文明和現代文明的考驗。它是現代文化和未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在現代建筑中,對古建筑文化應進行傳承和汲取并發揚,但在這個傳承汲取的過程中應要有所把握,對古建筑文化的理解和運用,絕不應該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不應一味地想著生搬硬套盲目復制,而是應該吸收古建筑文化中豐富的內涵。例如,讓我們從永定土樓的建筑中,學習中國古建筑的包容、仁愛、和諧。

從中國古建筑主要選用土、木為材料這一點,學習中國古建筑對土地森林大自然的依戀,理解那份對大地、對自然的一種血肉相連的真正依賴,在古建筑的傳承和汲取中繼續創造出了令人感動的東方文化。而從那些流傳保存下來寺廟院落、道觀,可以看出儒道釋的思想對中國古建筑也有著深刻的影響。
很多人認為現代是一個新的社會,應該有新的思想,新的表達形式,傳統的東西已經成為過去式。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正確的,什么叫做傳統文化?是具有重要價值,具有生命活力,歷經歷史風霜,積淀、保存、延續下來的文化才被稱為傳統文化。那么,古建筑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就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如果現代建筑摒棄這種傳統文化底蘊,完全采用新世界的新潮流來創造,這樣只會淪為這個世界中平淡無奇的一類。因為它將古建筑中的文化底蘊丟失了,沒有了屬于自己民族的特色和風采。所以,在現代建筑中應吸收中國古建筑的元素,將兩者完美合理的融合起來,展現出古建筑與現代建筑文化風采和建筑風采。例如,建筑設計師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將蘇州的歷史文化融入現代化的建筑設計中,使之成為一個新的標志性建筑。
當今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自然環境和氣候都遭到破壞,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應尋求自然與人類,自然與建筑和諧發展的道路。我們既可以從傳統的文化中汲取它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可以結合現代的環境、氣候、人文風俗等特點,將古建筑的傳統文化的內涵,添上新時代的特征,實現古文化與現代文化完美的融合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