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從頭說起,去年夏天的某天,古建中國某神秘大人物開車途中,無意瞥見前方垃圾車上有幾把椅子。我們這位對古建已經癡迷的大人物,二話不說便追著垃圾車,劫下了這四張椅子。


事實證明,我們的神秘人物當時的決定是相當的英明。這四把椅子是1894年(123年前)制作的清代三屏式太師椅,椅背上寫著“光緒念年六月,余慶堂杜置,京兆郡炳山號”的字樣。雖已破損但仍然看得出來,精致的雕刻工藝和主人當年的用心。我們的神秘人物把這幾把寶貝椅子交給專業工匠進行修復,接下來就是的事情大家都能猜到了。




等待總是漫長的,可是,等待總是值得的。終于收到椅子修復完工的消息(小編很很想知道當事人聽到這個消息時的心跳是多少)。
故事到此為止,一起先睹為快吧:
修復視頻
修復成果圖








太師椅最早見于宋代,流行于清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種類似于交椅的椅具。到了清代,太師椅變成了一種扶手椅的專稱,而且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了主要的地位。太師椅最能體現清代家具的造型特點,它體形碩大、做工繁復,靠背與扶手連成一片,形成一個三扇、五扇或者是多扇的圍屏。
太師椅樣子莊重嚴謹,用料厚重,寬大夸張,裝飾繁縟,給人一種穩定、渾厚的氣勢。這些都突出顯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已經完全脫離了舒適,而趨向于尊嚴。太師椅是唯一用官職來命名的椅子。
清式家具喜于裝飾,頗為華麗,雕飾題材的豐富。太師椅椅背一般分三段隔堂裝飾,也有四段甚至五段隔堂的,三段最典型,也最協調。一般上段淺雕云紋、如意紋或花卉瓜果;中段是主要的裝飾部位,人物、動物、山水景物,無所不雕;下段則鏤刻如意紋、蝠紋、云紋,底部鏤亮腳透空,使本來厚重、壯實的太師椅在視覺上有一線空靈。
修復小知識:
蟲蛀厲害損壞木構佛像、藝品雕刻物加固處理方法
1.運用B72或濃度分別為15%和30%的丙烯酸樹脂(acrylicresin)材料。
2.先以濃度15%的acrylicresin注入,可深入木材深部。
3.后用濃度30%的acrylicresin滴入,可做為主要固著之用。
4.如為背面可由下方鉆入后再注入。
這四把椅子小編也是很有機會見到的,如果可以,我會腦補下當年意氣風發的杜老爺坐在椅子上與人商議論事的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