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
按傳統歷法,立冬是十月的節氣。一般落在公歷每年的11月7-8日,這時太陽到達黃經225°。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立冬三侯
一候水始冰
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與凍的結合,冬寒水結,是為伏陰。孟冬始冰,仲冬冰壯,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凍
立冬后五日“地始凍”,冰壯曰“凍”,地凍為凝結,“藹藹野浮陽,暉暉水披凍”。
三候雉人大水為蜃
再五日“雉入大水為蜃”,與“雀入大水為蛤”對應,蜃是大蛤,古人認為,海市蜃樓便是蜃吐氣而成。
立冬詩詞
面對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漸藏的蕭殺景象,歷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經典的吟誦感懷,在最美的詩詞里,邂逅最美的冬天。
《早冬》
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
霜輕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
此時卻羨閑人醉,五馬無由入酒家。
《立冬》
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霜月》
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立冬日作》
陸游
室小財容膝,墻低僅及肩。
方過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積篝爐炭,銖稱布被綿。
平生師陋巷,隨處一欣然。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立冬習俗
冬季草木凋零,萬物閉藏,從立冬起,陽氣潛藏,寒邪當令,人的飲食養生也進入“藏”的階段。俗話說:“冬天進補,春天打虎。”“補”是冬季食俗一大特點。
北方過立冬,是要吃餃子的。吃餃子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在南方,人們沒有那么愛吃餃子,所以,立冬時,往往會選擇吃一些雞鴨魚肉。蘿卜燉羊肉、姜母鴨、糖醋魚等菜品都是進補的好選擇。
立冬之日釀黃酒,是紹興傳統的釀酒風俗。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可有效抑制雜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溫長時間發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是釀酒發酵最適合的季節。
因此紹興人把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立春這段最適合做黃酒的時間稱為“冬釀”,祈求福祉。
在清代宮廷,立冬的規矩是吃涮羊肉,因羊肉屬溫補,有利五臟,五臟熱了,抵御冬季的寒冷。后來民間也熱衷此道,如老北京的涮鍋。
過去立冬,河南、江蘇、浙江一帶民間還有用各種香草、菊花、金銀花煎湯沐浴的活動,稱為“掃疥”,以求治愈疾病,保證身體健康過冬。
在哈爾濱,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此迎接冬天的到來。另外,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也都用冬泳這種方式度過這一天。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立冬已至,一年接近尾聲,你離目標還有多遠?